我开始思考:是不是每一条动态都适合所有人看?

w 2023.01.19

有人说朋友圈给了用户找到自己所有熟人的机会,一开始确实如此。 每个人都渴望与朋友分享生活。 大到结婚生子,小到喝一杯新口味的奶茶,更别提那些不眠之夜了。 当初我们朋友圈这种“相安无事”的场景,只是建立在好友数量不多,友情真实的基础上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朋友圈上线了三天可见、近一个月可见、半年可见甚至一条水平线可见等功能,我们开始思考:是不是每一条动态都适合所有人看?

那时候“屏蔽”的作用只是一个不能点燃的小火苗。屏蔽需要偷偷摸摸,被发现会很尴尬,还可能被对方批评,甚至可能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 但是,当你去思考,去翻看那些只存在于交流中的人,你试图发一个表情,回复给你的只是一个红色的感叹号!好吧!我还点击了右上方的三个黑点...

曾经,我们喜欢把工作中的委屈发泄到朋友圈,也喜欢摇头晃脑,用表情包说两句话,而不是说话。 如今,我们在朋友圈变得谨小慎微,生怕说错一句话就被“特别关照”。

亲人终究是亲人。虽然唠叨很烦,但是他们充满了爱。屏蔽功能的真正用户应该不是他们,而是更多的“陌生朋友”。 我们在成为朋友之前并不十分了解对方,也没有必要在成为朋友之后讲述我生活的全部。 朋友圈是个小社会。被屏蔽只是因为圈错了,不需要想太多...朋友之间总是很亲近。现实中大家只是点头之交。你不知道我的私生活,我也不知道你的内心世界。我们互不干涉,也不感兴趣。

朋友圈不是微博不以吸引新粉丝为目的。为什么要自作多情,向不在乎我的人展示自己?不熟悉的朋友很难赢得信任。普通朋友同事虽然三天见一次面,偶尔一起吃饭,但也只是表面上的熟悉。其实哪些话该说,哪些话不该说,背后都有权衡和考量。 老人教导我们:说三件事,说多了让人多虑。 在朋友圈也是一样的。 我多面的人生,对不起我只能向我信任的人展示一面。

朋友圈提供了自我表达的平台,也带来了生活被窥探的烦恼。 从分享生活的喜悦到隐藏一切的恐慌,屏蔽朋友圈的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。当然有积极的保护作用,但是不可否认你的社交生活恶化了。 既然无法拒绝某些人的加好友申请,那我们可以选择隐藏真实的自己,从根源上消除烦恼。屏蔽我的朋友圈,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社交生活中,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。

其实最根本的交友之道,就是明白我们并不是圈子的中心。 只有少数人对你琐碎的生活感兴趣,你却直播给所有人看。 我们的朋友圈有两个目的,一个是自我表达,一个是公众关注。 前者涉入程度高的人以自我为导向,注重炫耀个人情感和生活片段。 后一种投入程度高的人是人际取向,朋友圈是以互动为原则,注重相互交流和赞美。 朋友圈合适的分享形式是适度的自我表达加上适度的公众关注。

屏蔽朋友圈是社交的“护城河”,也是提高社交质量的重要一步。 这对你无害,但对我大有好处

所以,走吧,不交朋友了,喝一杯吧...
“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客气。 朋友是用来做什么的?朋友是用来互相亏欠的。 因为我把你当朋友,所以我找你帮忙的时候不会犹豫。相反,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,你自然会找我做事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互欠互还的过程中越来越近的。 我希望你能麻烦我,这样下次麻烦你的时候,我就有信心了。否则,你永远不会问我。我怎么好意思问你?你觉得对吗?

我把这看作是人间宝贵的一课。 简单的道理,却蕴含着待人接物的大智慧。

难怪她身边有那么多朋友。我羡慕她为人处事的透明度。

从那以后,我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去认识人,慷慨地索取,慷慨地回报,欠下的还上,友谊不变。

某家长临时有事。我刚好有时间立即回复。 之前我们只是碰巧在同一个家长群里点头之交,见面连话都没说两句。 事后她提出有机会替我代班,我欣然接受。你来我往就成了朋友,互相替代成了传统。

邻居出门的时候让我帮他浇花剪草送垃圾桶。我欣然同意回家后请他为我服务。 有一天我不在家,监控摄像头通过手机提醒我,我家的院门被炸开了,摇摇晃晃的。还没来得及通知朋友帮我看一下,就看到邻居走进了画面,手里拿着一个工具帮我把松动的门栓固定好,关门离开。 我又欠他一次。没事的。下次包饺子我再给他做一个。

女儿的玩伴度假回来给我们带了一罐锡兰红茶。春天的时候,我会从家里给她带明朝以前的龙井茶。 她妈妈种了大丰收的蓝莓,给了我一盆。我吃不下做成了蓝莓酱,就给她寄回了一瓶。 下一次,她干脆让我去她家喝茶,吃蓝莓酱。

几年后,我不再是那个在异乡求助无门的女人。现在,女人还在,只是身在异乡,守望相助。

朋友是用来互相亏欠的。给我一个桃子,还给我。
在当今移动的环境下,面对无处不在甚至极其惨烈的生存,很多时候,当压力如乌云般袭来时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逃避,渴望“悠然见南山”的隐居,让自己的身心得以休息。 但是,最终我们还是舍不得城市的美好,只能退而求其次,隐居在城市里。

虽然我们家门前屋后都是人,但跟我们没多大关系。即使是同层楼的邻居,偶尔在电梯或者走廊相遇,也会点点头。他们不会在乎,不能在乎,也不需要在乎我所有的喜怒哀乐。和隐居深山鸟兽为邻一般。 心情好的时候,我也渴望有人来看望我,或者可以随便去别人家。比如小时候,父母的邻居闲来无事四处闲逛,路过一个门都不敲。只要不是天黑,门都是大开的,我就直接进去。可能看到主人吃饭的时候,桌上有菜,我就用手抓一个放进嘴里,边嚼边评论女主人的厨艺或者其他业务。

我是个很“宅”的人。从小就喜欢安静不爱交际。如果不考虑谋生的因素,我更喜欢住在农村,但是世事难料,自己也控制不住。毕竟隐居农村不是我普通人的福气,更多的是面对家人和世界,半心半意的进入城市。幸运的是,这么多年来,我 除了假期享受“家”的时光,闲暇时总会找时间和空间躲起来。 或早或晚,我会悠闲地骑行在城市或乡村的绿道上,漫无目的地看着,想着。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会觉得自己失业了,从城市退休了,回到了心灵的后院。

城市的喧嚣其实是因为人心浮躁。只要你心平气和,只要你不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,远离金钱名利,城市就没那么闹心。慢慢的,你会发现在闹市打坐是很惬意的。 在工作中,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,甚至说自己不愿意说的话。 为了生存,我们必须经常压抑自己的小情绪,时刻想着:熬过去!我们需要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人,比如老板、客户、供应商、官员...会议、采访、访客...各种聚会,论坛,领导坐,下属坐两边,威严,威严,气势。总感觉有一种很重的殷琦,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各种商业策划和猎奇。在这个世界上,不是为了竞争。

同学、战友、孩子...如今,没有利益冲突。只有在一起度过的时光,才容易找到情感上的共鸣,这也是我们常常期待同学、战友,或者孩子聚会的原因。 然而,这类聚会的组织者往往会借机炫耀自己的现状。成功者盛气凌人,失败者借机谋取私利。 面对眼前的老同学老朋友,有独立人格的我们,可能会生出一系列的疑问:这个人现在跟我有什么关系?我真的想知道他升职的事吗?他挣得更多。有必要在这里炫耀吗?以前我连一句话都没跟他说过,甚至被他排挤打压。最后分开了,眼不见心不烦,现在坐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。有什么意义?本来是希望通过聚会来摆脱无聊和空虚,结果却要被人骑上来取乐。能不能不掀桌子,发誓再也不参加了?

熙熙攘攘的城市总是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破坏着我们的天性。一直存在的智慧和蓝色的心,一直梦想的简单和和平,都在城市水泥和汽车尾气的催化下消失在烟雾中。 我在心里的隐居被一遍又一遍的计划着,一切似乎都在心里安排好了。 在我童年和青春期生活过的地方,我盖了一间红砖青瓦、雕花木窗、绿竹帘的小房子。门一直开着,屋后开了一片农田。 或种菜或种树,清凉溪水灌溉,不打农药不施化肥,接触真诚,安全健康,韭菜花开得白白的,或在无知中鼓胀。黄瓜褪去枯萎的黄花,积累着浓浓的汁液,等待一整天,等待一个主人。 房前有一条小溪,流过一滩苔草和岩石,绕着房子走。鱼虾在水中自由地爱玩,不时吐出一串水泡。 屋内四周散布着竹林、桃树、李树,鸡鸭在树下悠闲地散步。

清晨起床,穿着布衫和一双平底鞋,在鸟语花香的氛围中独自徜徉于房前屋后,在曲径上嗅着金银花的清香,采摘着饱含露珠的蔬果,与草木为伴,与鸟兽同乐,与藏传佛教同行,享受那份轻松;大树下,摆一个楠木方,一个软垫,雨前泡一杯龙井茶,看报纸,听音乐,看炊烟万千...累了,伴着潺潺的流水声,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,酣睡。 有兴趣的话,带家酿米酒,till,举起我的杯子,我问明月,那是一种酣畅淋漓,多么醉人的词!这样的日子,靠近杂草,远离证书,靠近小溪,远离繁文缛节,才能放弃城市的烦恼,享受乡村的清新与美好。

隐居田园,没有丝竹乱耳,没有拘谨。 然而,在当今社会,没有天堂!甚至在我偏远的家乡和农村,空气中弥漫着铜的味道,所有的亲人都被这个世界污染了。一切看钱,一切看权。 所以,现实就像一张网,让我和大多数都市人一样,被困在里面,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胆量!
上一篇
永远不要打扰他的生活...
下一篇
她最好客,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