倘若一个家庭缺乏书房,那就少了一种书香气

w 2022.12.01

周日,早起收拾书房。 过年了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,这叫大扫除。 

 

我的学习一团糟。 随着藏书越来越多,两米多高的大书架早已摆满,甚至书架底部的几个小箱子里也堆满了文学期刊。 无奈,多余的书都堆在写字台、床头柜、旧木桌上。一眼望去,到处都是书,乱七八糟的。 书架上,很多书落满灰尘,很多年都没有翻过,有的甚至从买回来就没看过。它们纯粹是摆设。 我把它一层一层清理干净,用湿布擦去灰尘,把一些没有收藏价值的旧书放进了垃圾桶。 儿子的六七十本课外书转移到另一个小书架上。 是他妈妈在安利生意买的,没怎么用上。 

 

买书和藏书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。 小时候用攒的零花钱买了300多本漫画书。当我还是个婴儿的时候,我通常把它锁在一个大木箱里,藏了很多年。 后来离开了家乡,四处流浪打工,留在家里的漫画书早就不见了,成了终身遗憾。 但是我越来越喜欢买书,喜欢藏书。因为爱书,我在耒阳市五一路摆了一个书摊,在皂市街开了一家书店。 即使参加了正式工作,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,我还是那么痴迷于读书。 五一东路的蔡伦书店是我经常去的地方。 我在这家书店有一张贵宾卡。到目前为止,我已经在这家书店买了25000多元的书。 受我影响,儿子每个周末都去蔡伦书城看书买书。 我买了各种各样的书,包括文学、历史、法律、哲学和医学书籍。 我可能没有全部读过,但我记得这些书的名字。 当然,最多的是文学书籍。 

 

有些人认为现在有了互联网和电子书,就没有必要买书了。 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。 家里有几千本书,更何况书里的很多书其实是网上看不到的。 即使我看到了,网上看书和看纸质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 电脑有辐射,长时间看容易损害身体健康。 从小到大,老师都教导我们要保持正确的坐姿,保护眼睛,但我长期躺在床上看书,视力一直都很正常。 只是这几年用电脑工作后,视力明显下降了。 可见电脑辐射之大。 所以平时喜欢买书看书,尤其是冬天,躲在被窝里看一本好书简直是最惬意的享受。 

 

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读书和藏书的国家,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读书的故事。 比如削墙偷光,在悬臂梁上刺股票,用萤火虫反射雪等等。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,无论是萤火虫还是雪,都不可能亮到让人看清楚书。 只是这些故事中激发人们阅读的热情,我们都能感受到。 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,红袖添香夜读,这样的诗句给阅读蒙上了浪漫的色彩。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书香门第,书香门第的说法,藏书家也不少。 据史料记载,中国的私人藏书始于周朝。 秦汉时期,一些藏书家的藏书已初具规模。 到了魏晋南北朝,由于纸的发明,藏书数量也大大增加。此时,任芳的藏书数量超过了10,000册,而且有许多不同的书籍。 唐代私人藏书近20种,超过1万册,其中舒威、谢肃等人的藏书超过2万册。宋代雕版印刷兴盛,私藏之风渐盛,尤其是明代,清代更是极为盛行。 明清两代的知名藏书家有几千人,每个藏书家都有几万册,甚至几十万册。 清代学者洪把藏书家分为五类:一类是“寻根究底,却遗漏了什么”的考证专家;另一种是“辨其版本,注其错讹”的校对员;三是“搜异本,补金匮之死,备大夫浏览”的藏家;而第四个是“精刻初版,只爱宋刻”的鉴赏家。 其实洪说的还是有偏颇的。许多古籍收藏者除了具有考证、整理、收藏和鉴赏的技能外,还是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和版本目录整理家,如赵明诚、李清照、元好问、杨士奇、王士祯、黄宗羲等。 

 

世界上有那么多书,人生苦短,没有时间去选择性地买书或看书。 主要购买文学名著、历史类书刊,偶尔也会因为写作或工作需要购买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。 最近十年,我迷上了旅游,每年都会去几个国家级的景点。 每次去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景点,我总是买一些旅游书籍回家。 这些旅游书籍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,因为在其他地方买不到。 有学者主张不读“没有被时间淘汰的书”,多读经典书籍。 没有被时间淘汰的书,就像河底的河沙。你可以随手抓一把,你永远不知道哪颗是珍珠。 一位著名作家曾向我承认,他经常收到一些业余作家的新书,但他从来没有翻阅过,它们经常在不久后就被扔进了废纸篓。 不是他看不起这些不知名的作者,而是他精力有限,没时间看。 而这些书,却没有收藏价值,难逃废品的命运。 

 

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去拜访季羡林,季羡林老家的书摆满了好几个房间。 他瞪大了眼睛,问道:“这些书你都读过吗?”纪老老实实地说:“我只见过几个,三分之二都没见过。” 年轻人不解地问,“那你为什么买这么多书呢?””季老笑了笑,没有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。 收藏了那么多书,却没有时间去读,这种行为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。 只有真正爱书、收藏书籍的人,才能体会到书籍带给人的趣味。 一个家庭缺少书房,就会缺少书香。 

 

这种趣味,这种书香,是再发达的网络,再精致的电子书都无法替代的。

上一篇
被花儿感动的同时,也被自己感动
下一篇
既知缘分的来之不易,就要珍惜今世遇见的每一个人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